香港白眉派父子傳人:默默堅守 傳承中華武術

2019年08月06日09:20  來源:新華網
 
原標題:香港白眉派父子傳人:默默堅守 傳承中華武術

  潘國輝的父親潘耀榮(中)年輕時候徒手砸開椰子的老照片(5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

  一個約20平方米的天台上,吊著一個沙袋,擺放著幾個沙包和鐵棍,潘國輝的手一下一下砸在沙包上,沒過多久手掌外側就已通紅。

  41歲的潘國輝是白眉派第七傳傳人,也是一位媒體工作者。他的父親、75歲的潘耀榮是白眉派第六傳傳人,也是一位治療跌打損傷的中醫。受到父親的影響,潘國輝從小接觸白眉拳術,12歲開始正式拜父親為師:“當時想練武功變得強壯,也有一些武俠情結。”

  在港傳承70年

  白眉派屬於客家拳,第四傳傳人張禮泉宗師正式為白眉拳開宗立派,與很多人耳熟能詳的評書《白眉大俠》並沒有聯系。張禮泉曾是黃埔軍校的武術教官,被譽為“東江猛虎”。1949年,他將白眉拳術帶到香港,白眉派開始在香港流傳,逐漸成為香港武林門派之一。

  潘國輝介紹,不同於北方功夫多彈跳、踢高腿,白眉拳術腳不過襠,手法嚴密多變。

  直步是白眉拳術的基礎,步伐看似簡單卻在細節上有很多要求。在練習的過程中,潘國輝的呼吸十分講究,隨出拳和步伐的變動一呼一吸。白眉派的特點,就是講究以氣帶勁,以柔生剛,身形上“藏肘落膊、含胸拔背”,身法上“吞吐浮沉”。

  提起練功最難的部分,潘國輝告訴記者,最難的是“體會”。練習時吃苦都是次要,在練到一定階段后會進入到瓶頸,如何突破顯得格外困難。“好像一直進步不了,這種慢慢體會的過程比較磨人。要勤練才可以發現當中武功的味道。”

  潘國輝一個星期大約練習四五天,每天練兩個小時。長年練習的結果,他右手外側下方的肌肉已經非常堅硬,可以徒手砸開椰子。

  堅守50余載

  父親潘耀榮說:“功夫是孰能生巧,巧能生妙,妙才能生俏。”他練習白眉拳術已經50余年,弟子近百。上世紀70年代,香港習武風氣正盛,年輕人喜歡練武強身。1965年,潘耀榮通過朋友接觸到白眉派功夫,苦學三年后學成出山。在香港武術熱潮中,潘耀榮想要抓住機會發揚白眉派:“這是我們中華文化,我很努力地教,想發揚國粹。”

  2015年,潘耀榮71歲,接到邀請表演徒手砸開椰子。潘國輝難免有些擔心,他勸父親說,“你已經71歲了,不一定還能做成功,不如不去,保持住年輕時候的英名。”父親告訴他:“今年我還行,明年就不知道了,下一次我不行的時候你打吧。”父親的執著讓潘國輝深受觸動,他決定繼續為傳承白眉派而堅持。

  潘耀榮開了40多年的醫館,如今,已經退休的他准備將推廣白眉拳術的責任交給潘國輝。“我已經75歲了,覺得潘國輝潛質好,又肯練,已經成熟了,是時候交棒給他了。”潘耀榮說。

  子承父業

  2017年,潘國輝取得了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的教練証書,並成為一名國術裁判。去年,他曾擔任全港公開國術群英會套路比賽裁判。

  為了不打擾別人,潘國輝常去家附近的公園練習,每次都要把沙包一起帶去。他坦言,曾經有段時間,因為感情、工作的影響,自己也產生過放棄的念頭,但是后來越練責任感越強。

  潘國輝正在為推廣白眉派努力,目前有十幾個弟子,希望將來有機會開班教更多人。他說,傳統武術練習時間長,出成果比較慢,年輕人感興趣的也比較少。為多吸引年輕人參與,潘國輝常參加體育節國術匯演等活動,也常去學校推廣白眉拳術。“我想從比較容易的點入手,配合他們的速成心態,實現階段性的成就。”他說。

  潘國輝說,他對中國武術非常有信心,傳統武術可以修身養性,“越練心就越平和。”

  談到對俠的理解,潘國輝說:“俠是仁義,有能力就幫人,要心存善念。”白眉派的祖訓裡,也有一句“練得功夫能守己,英雄半點不欺人”。

  未來,潘國輝希望能加強推廣,積極參與武林各大場合,以及運動節匯演等活動。“希望能為中華武術的傳承盡我的一份責任。”他說。(記者 章穎 蘇曉)

(責編:王楠、陳育柱)

關注我們

  •  
  •  
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